《哈佛商業評論》問(以下簡稱問):目前執行長面臨最重要的挑戰有哪些?
索瑞爾:主要的挑戰在於波動性,這包括地緣政治課題,像是英國脫歐公投、中東、中國,還有美國大選。挑戰也在於行動派投資人的壓力日增,他們往往聚焦在短期成果,還有許多公司正在改採零基成本預算,也會影響支出。我不是在喊窮或拿困難當藉口,但這種種複雜情況,都讓我們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。
問:有沒有哪一件事攸關執行長的成功與否,卻不為人知?
索倫森:說實話,我覺得別人太高估我們了。至少在我的行業,成功依靠團隊努力的比重,遠超過一般人願意相信的程度,尤其在美國,更是如此。
問:了解。三位經營公司都有相當長的時間,相信公司文化也在持續改變。不知道你們的領導風格,是否也會跟著演變?
伊斯拉:管理公司,當然必須要理性。我領導的公司有超過15萬名員工,還有數百萬顧客。但我漸漸學著少一點理性,多一些感性。激勵員工,並在公司內部產生一種精神力量,是執行長角色中重要的部分。我們必須照顧員工的情感,以協助創造一個可供他們創新的環境。
索倫森:對我來說,這是一段不尋常的個人旅程。我在這家公司工作了34年。我以前是營運方面的領導人,但之後就必須自我轉型,從原本具備的專業、非常擅長的技術中走出來,轉變成通才,然後持續接受挑戰。
索瑞爾:其實,我聽人提到「文化」一詞,就會有點疑慮,因為通常某人不想去做我們想讓他做的事,就會提到這個詞。話雖如此,好幾件事徹底改變了組織文化。其一是技術,數位業務現在占WPP業務的40%,數據資料則是25%。其次,我們在113個國家營運,不可能由總部的中心來經營公司,而必須有在地敏感度。最後,我們現在必須以目的來驅動,比較強調要打動顧客、客戶,還有我們自己的人才。
伊斯拉:我認為,在所有變動中,保有創業家精神也很重要。在Inditex,我們努力把旗下各項事業仍當作新成立的小公司來經營。我們盡量不要有很多會議,而是常四處走動、有很多回饋意見,極少正式的簡報。組織很扁平,這表示有很多人可獲得授權,自行作些決定。…【閱讀全文】
|